方寸尺絹、半卷絲線,飽經時間磨礪的匠人巧手引絲上下翻飛,將山河湖海、愛恨情仇、儒釋道學之美詮釋在布帛之上,流傳下中國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刺繡。[詳細]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重要講話,飽含對民族和國家的深厚情感、對中華文化的自豪自信,飽含對文藝事業和文藝工作者的熱切期待,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事業繁榮發展指出了光明前景,提供了根本遵循。濟南市文聯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重要政治責任...[詳細]
5月19日,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世農一行到萊蕪區調研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服務工作開展情況。[詳細]
“自然的生命力、最古老的文化、歷史的延續”,這是都婉莉描述葉雕這門手藝時提到的話語。葉片兒方寸之間,經絡分明,葉肉取舍之后,浮生萬象如鑲嵌其中。作為剪紙文化的雛形,葉雕蘊含著古人們“巧借自然”的智慧,更寄托著他們的閑情與浪漫。[詳細]
一把刻刀,一雙巧手,蛋殼之上精雕細琢,您見過嗎?今年73歲的單孟渤鉆研蛋雕已近30年,通過影雕、鏤空雕、淺浮雕、彩蛋雕等技法,在蛋殼上創造出一方藝術天地。[詳細]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其中雕版印刷在印刷術的發展與演變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的出現不僅催生了最早的印刷品書籍,促進文化傳播,更極大推動了手工雕刻技藝的發展。而今,在大明湖畔,山東省圖書館尼山書院中,李振豪正仔細雕刻著《李公麟圣賢圖石刻》的木質雕版,他和妻子王鑫鑫是山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雕版...[詳細]
山東省舞蹈家協會近期推出“居家舞蹈?藝起抗疫”公益課堂,邀請舞蹈教師帶來專業細致的舞蹈教學與示范,讓喜愛舞蹈的朋友“宅”家抗疫也能與舞蹈相約。繁花盛開,柳絲婀娜,在這充滿活力的季節,讓我們舞出挺拔身姿,舞出身心愉悅,共同迎接疫情過后的美好生活。[詳細]
為進一步提高古箏教學、演奏水平,展示近年來我國民族樂器——古箏的發展成果,2022中國音樂小金鐘——全國古箏展演活動將于7月15日至19日在濟南舉辦。[詳細]
3月9日,濟南市萊蕪區婦聯、萊蕪區文聯(區社科聯)聯合舉辦“聲音美化”公益課堂, 為萊蕪區女企業家協會會員、廣大女性工作者授課。[詳細]
在叮叮當當的敲打聲中,51歲的王千鈞作為魯王工坊第八代傳承人,迎來錫雕制作手藝的第37個年頭。傳承了300多年的國家級非遺項目萊蕪錫雕兩次走進世博會,老手藝在匠心和創新中煥發新生機。[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