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藝術報 2021-12-14 17:23:08
11月28日至12月12日,山東省“尋找美術符號 助力鄉村振興”活動首屆成果展在山東省臨沂市美術館舉辦。本次展覽由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山東國際大眾藝術節組委會、山東省美術家協會、中共臨沂市委宣傳部主辦,臨沂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臨沂市美術家協會、臨沂市美術館承辦。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王世農,山東省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王映海,中共臨沂市委副書記侯曉濱,山東省美協主席張望,山東省美協常務副主席張宜,山東省美協秘書長魏百勇,中共臨沂市委副秘書長廉峰,中共臨沂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永鳳,臨沂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劉思通,中國美協壁畫藝委會副主任、山東藝術學院教授唐鳴岳,山東大學人文社科研究院副院長、山東省廣告協會副會長趙鵬,以及濟南、青島、臨沂、煙臺、濰坊、淄博、棗莊、濱州、菏澤、濟寧、東營、德州、聊城、日照、泰安、威海等各市美協負責同志、部分參展畫家參加活動。
11月28日,“尋找美術符號 助力鄉村振興”首屆成果展觀展現場
本次展覽共展出130余件(組)美術作品。展覽作品運用中國畫、油畫、版畫、墻壁彩繪、瓷板畫、農民畫等藝術形式,尋找積淀在齊魯大地上的人文資源、自然資源、紅色文化、特色農業資源中的美術符號,進行文化內涵的提煉,講好新時代百花齊放、欣欣向榮的山東故事,助力鄉村振興。其中,大量運用中國畫寫生和墻體彩繪等藝術形式,將尋找和提煉出的各地美術符號在鄉村落地開花,直觀體現齊魯大地美麗鄉村的精神風貌,使村民在視覺震撼與趣味互動中,零距離體會高雅藝術的審美享受和潛移默化的歷史文化熏陶,是本次展覽的一個突出特點。另外,除了人文風物,提煉各地特色農業資源的符號入畫,成為這次展覽作品題材的另一個顯著特點。譬如濱州市的沾化冬棗、青島市的平度葡萄和膠州大白菜、濟寧市的金鄉大蒜、菏澤市的曹縣牡丹、棗莊市的嶧城石榴、臨沂市的臨沭柳編和平邑金銀花、煙臺市的龍口粉絲和棲霞蘋果、濰坊市的壽光蔬菜、日照市的五蓮綠茶……不但豐富了中國美術創作的題材,而且使之藝術再現為地域性美術符號,培育和強化地方文化品牌的社會影響力,促進地方文旅融合和文創產業的發展,通過文化軟實力來助推鄉村經濟的發展。
在采風創作過程中,美術家們踐行“群眾點單、文聯派單、文藝家接單、受眾評單”的山東省文聯“四單”服務機制,虛心聽取全省各地老百姓對審美的不同需求,提煉當地美術符號并繪制大量巨幅墻繪作品,這些作品的文化意涵和審美取向與老百姓的實際生活需要同頻共振,真正做到了文藝惠民和文藝富民。
泰山是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泰安市美協組織美術家群體創作的《泰山挑山工》,繪制在岱岳區道朗鎮北張村的老葛戲臺上,提煉了泰山、挑山工、泰山松等美術符號入畫,人物堅實有力,山石樹木采用中國畫的表現手法,形象地贊頌了埋頭苦干、勇挑重擔、永不懈怠、一往無前的新時代“挑山工精神”。濟寧是儒家文化的發源地,濟寧市美協組織美術家創作了墻繪《杏壇講學》,藝術地再現了儒家思想的傳播和影響,通過鄉村儒學的重建助力鄉村振興取得實際效果。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東營市廣饒縣楊橋村的墻繪作品《醉美黃河口》,是當地美術家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主題創作的呈現黃河三角洲濕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實景畫面。菏澤市美協從當地的牡丹文化和麒麟文化中提煉美術符號,創作了《盛世花開百姓家》《麟降大野 福潤中華》等墻繪作品,寄寓祖國繁榮昌盛。濟南市美協組織美術家創作的墻繪作品《笑口常開》,是一位九十多歲高齡家住萊蕪區口鎮大冶村的老奶奶點單墻繪的作品,畫面中石榴碩果累累,枝干蒼勁,暗合了老人滄桑的人生閱歷和對家庭和美、祖國昌盛的祈福。青島市美協組織美術家“深扎”到青島西海岸新區王臺岳家的萬畝桃園和平度大澤山葡萄園,用一幅幅巨幅墻繪作品表現新時代農民喜獲豐收的幸福感和美好的生活愿景。濰坊市美協充分利用本土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組織美術家提煉寒亭區楊家埠年畫、高密撲灰年畫等文化元素入畫,美化了民居,促進了非遺的保護和傳承。臨沂市美協深入挖掘和提煉沂蒙革命老區的紅色文化資源,創作了《下艾崮村的紅色故事》等大型墻繪作品,同時提煉柳編等傳統民間手工藝美術符號,創作了《幸福柳鄉》等主題作品。威海市美協創作的人文地標墻繪作品《環翠樓》,巍峨壯麗,氣勢磅礴,為文旅融合營造了良好的文化環境。
煙臺市美術家王阿丹、滑婉容、李潮磊等墻繪《圣賢圖》創作現場
濱州市美術家劉樹昭墻繪《采摘樂》創作現場
另外,本次活動展出的中國畫作品《鄉村儒學講堂》《棗之韻》《黃河岸邊玉米香》《梨鄉春雪》《泰山脊梁》《海草房記憶》《漁歸》《花石村新氣象》《金山銀山沂蒙山》《輕軌駛入百姓家》《風雪顯精神》《山里紅》《周村古商城》《文昌閣》《紅袖章》《火紅盛世》《龍口粉絲馳名中外》《月華家山靜無風》《富民漁歌》《丹心一片向陽開》……以及版畫《大蒜之鄉》、農民畫《菜鄉之夢》《山鄉巨變》、瓷板畫《蹴鞠圖》《蒲松齡故居》《文姜觀盛世》、油畫《造船廠》《蒙山上的蘋果熟了》《金銀花開了》《費縣奇石》《日照非遺——推小蝦》等作品,分別從不同角度和運用不同筆墨語言詮釋了“尋找美術符號助力鄉村振興”活動的美學和文化價值。
近年來,山東省文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積極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打造鄉村文化振興齊魯樣板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凝聚起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此次山東省文聯整合全省美術資源,在全國首創“尋找美術符號助力鄉村振興”文藝品牌,培養帶動了一大批常年參加“深扎”活動的基層美術工作者,用美術作品、美術符號引領農村新風尚,逐漸從文化惠民躍升為文化富民,進一步發掘和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術符號,塑造“一市一品牌、市縣有區別、村鎮有特色、墻上有體現”的美術品牌,大力弘揚儒家文化、黃河文化、運河文化、紅色文化,激發鄉村文化發展的原動力,提升鄉村振興的文化軟實力,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質量、促進共同富裕,在“三個走在前、開創新局面”上作出文藝界應有的貢獻。
4月16日,“尋找美術符號 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十六市同步啟動會議在濱州市舉行
據了解,山東省文聯“尋找美術符號助力鄉村振興”活動發端于濱州市沾化區,并于2021年4月全省十六市同步啟動。各市美協積極響應,廣泛組織美術工作者、創作者及志愿者開展了學習培訓、寫生采風、美術創作、美術展覽等系列活動?;顒又?,各地美協立足于本土人文鄉情、自然風貌,因地制宜開展美術創作,深入提煉當地具有明顯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和美術符號,在助力鄉村振興、帶動一方發展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其中,臨沂市精選在全國展覽中獲獎、入選的美術精品,打造起沒有圍墻的鄉村社區寫真噴繪展廳;淄博市通過提煉本土深厚的文化資源,以瓷板畫的形式進行創作展示;泰安市北張村的3000平方米墻繪成為網紅打卡地,實現增收近百萬元……截至目前,“尋找美術符號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在山東省已成燎原之勢,共開展各類活動465場次,參與藝術家4433人次,培訓基層文藝骨干2206人次,創作作品數量約14400幅,墻繪壁畫作品157059平方米,文藝惠民覆蓋全省77個縣區的350余個鄉鎮社區約191萬人。
活動期間,還舉辦了山東省文聯新時代文明實踐志愿服務“蒲公英”文藝大講堂“尋找美術符號助力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通過專家授課、現場觀摩、采風寫生、研討交流等方式,進一步細化活動方向、優化工作步驟、提升服務品質。其中,張文珍以《學習踐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重要論述》為題授課,帶領學員們重溫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藝工作的系列重要論述,對美術家們堅定文化自信、增強行動自覺有了進一步的思想引領。唐鳴岳用生動形象的典型個案為切入點,以《凝練區域特色建造當代地標服務鄉村振興》為題,講解了壁畫如何與本土環境、歷史背景自然融合,要時刻保持鄉村服務意識,真正讓美術服務鄉村、振興鄉村。趙鵬以《藝術助力鄉村振興打造地標性公共文化品牌》為題,從鄉村振興戰略思想講到要充分利用社會協同、公共參與,發揮好聚集帶動效應,提供更優質的公共文化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這次培訓,提升了山東省美術界以美術助力鄉村振興活動一線主創隊伍的創作理念和專業水平。
王世農表示,山東省文聯將努力探索建立“尋找美術符號助力鄉村振興”系列活動長效機制,廣泛開展交流研討、專題培訓,及時總結經驗、彌補不足,將該活動進一步做深、做細、做實,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理念,在鄉村播下美育的種子,讓美術成果更好地美化老百姓的生活環境,讓這些美術符號成為助力鄉村振興騰飛的翅膀,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本次活動是山東省文藝界向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的獻禮,同時也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的一項重要舉措,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深入開展全國新時代文明實踐文藝志愿服務試點工作,以美術力量打通文藝工作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 ,為探索文藝助力鄉村振興新模式提供鮮明的個案。
山東省文聯“尋找美術符號 助力鄉村振興”活動首屆成果展美術作品欣賞
鄉村儒學講堂(中國畫) 徐玉華
火紅盛世(中國畫) 張恒武
蒜鄉正午(中國畫) 趙藝
唯有葵花向陽傾(中國畫) 侯鈞
春天的故事(中國畫) 張玉梅
海草房(中國畫) 孟慶波
蒙山上的蘋果熟了(油畫) 王仲昊
金銀花開了(油畫) 胡永成
泰山挑山工(墻繪) 李麗 張延坤 岳松 耿在安等
杏壇講學(墻繪) 張偉 徐熙龍 杜飛
幸福柳鄉(墻繪) 張勤立 尹興信
蹴鞠圖(瓷板畫) 馬洪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