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optgroup id="njfel"></optgroup>
                2. 文藝評論

                  民俗的藝術,節日的歡歌

                  作者:殷波 來源:山東省文藝評論家協會 2023-01-29 16:08:19

                  民俗的藝術,節日的歡歌

                  ——評2023齊魯民俗網絡春晚

                  1月18日晚,由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的2023齊魯民俗網絡春晚火熱上映。這臺以“魅力海韻 向海而興”為題的網絡春晚延續齊魯民俗文化主題,聚焦新時代的海洋發展宏圖,在新春節日的儀式氛圍里以藝術化的表現形式溯齊魯民俗之脈,展百姓生活之態,奏時代發展之音,成為民俗與節日、民俗與藝術、民俗與時代的創造性詮釋,一如海之波濤激情澎湃體現了時代發展的磅礴力量,又如鄉村小調婉轉悠揚喚起了齊魯兒女的鄉愁鄉情,飽含感染力與凝聚力。

                  民俗節日的歡歌

                  作為民俗春晚,晚會聚焦民眾節慶生活,突出“民”“俗”“生活”的主題和視角。在開場歌舞《啟航》中,貫穿漁民號子,融入秧歌和祭海儀式,展現了民眾生產生活的宏大場面,藝術化地呈現儀式化場景和日常生活文化,再現了地方生態、地方知識和地方精神,瞬間將人帶入齊魯海洋文化的生活世界。應該說,這樣的表達與呈現,視角在民、重心在民,情感維系與精神共鳴的基礎在民眾的生產和生活,富有樸實、振奮的力量。

                  一段時期以來,我國的傳統民俗經歷了全球化、工業化等生產生活方式變遷的沖擊和改寫,在重新發現和認識的過程中不同程度存在片面學術化、藝術化甚至表演化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人民群眾及其日常生活的基礎,對于民俗文化的認識、喚起與傳播也往往局限于“鄉村之民”和“文化遺留物”,相對缺少生活的融通性和生命力。近年來,像齊魯民俗網絡春晚這樣,面向大眾,關注生活,真正做到了扎根鄉土社會,尊重文化主體,和老百姓“打交道”并充分吸收民間的思想文化智慧和藝術語匯,從而在更廣大的民眾群體中,在生活文化、生活世界里,實現了富有感染力和傳播力的發現、表達、闡釋和傳播,在一年一度的春晚中使民俗視成為傳統根性文化的凝聚和再現,成為闡釋社會歷史進程的獨到視角,具有切實的聚焦視點和認同維系紐帶。

                  本場晚會中,相聲劇《回鄉隨俗》表現拜年習俗,講述山東沿海各地年俗的共性與差異,還有“民俗專家話民俗”的外景環節,講述開海祭海、萊西木偶戲、青島高家糖球等民間年俗,以生動的形式回顧、分析鄉土民俗,不同于歷史上鄉土民俗往往具有不自覺、無意識的特點,進一步在網絡化的共享傳播中將之作為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性知識和文化,展現風土人情,發揮交流與認同作用,甚至成為地方性知識變遷和傳遞地方聲音的有力標志,傳遞齊魯文化的深層內涵。民俗節日的歡歌因此不只是節日的狂歡,更貫通著齊魯民眾生活的精神,是節日的歡歌,也是生活的敘事,樸實而充滿韻味。

                  民俗藝術的詩篇

                  2023齊魯民俗網絡春晚創作呈現了豐富多彩的民俗藝術樣式,秧歌、戲曲、武術、曲藝、勞動號子、儀式活動等等,既是歡慶年俗的藝術化表達,也是舞臺藝術與生活傳統的交融。比如,舞蹈《喜餑餑》表現“喜臨門,蒸餑餑,千姿百態送吉祥”“大餑餑大如鍋,豐衣足食好兆頭。小餑餑手中捧,一口一口暖心窩”的年俗場景;舞蹈《海韻情》以青島西海岸木版年畫為場景,再現漁家民俗風情;還有曲藝說唱《咂么咂么》、歌曲聯唱《喜拜年》、少年戲曲聯唱《十笏園戲韻》等極富地方特色,鄉音鄉情鄉土生活得到了創造性地表現和表達。事實上,“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民俗不只是群體的習慣和規范,也是生活的記憶、情感的共鳴、精神的歸宿,具有多樣化的表現形式,歷史上,民間藝術與民俗活動一直是水乳交融的關系,“風”“俗”“歌”“謠”等是重要的民俗體裁,傳統的口頭藝術、儀式活動等也往往整合在“民俗藝術”之中,民俗的祈望追求、習慣規約也通過藝術化的方式表現和傳播。齊魯民俗網絡春晚把握和發揮民俗與藝術相融會的活力,在“游于藝”的自由創造與靈性陶冶中實現民俗與藝術相融通的創新性傳承與創造性表達。

                  藝術需要深入生活,不能凌空蹈虛走向孤立,不應為了歡笑而歡笑、為了表演而表演、為了形式而形式,需要把握并審美化地呈現生活的本質與韻味、沉思與感動。從這個意義上說,齊魯民俗網絡春晚以民俗生活為主題,將節日歡歌的觸角延伸到生活的深處,不輕飄,不虛空,鄉音鄉情里貫通著生活的節奏和精神。這樣的藝術表現、這樣一年一度的民俗藝術盛會持續構建了日常生活與歷史變遷的聯系,成為生活史的藝術化闡釋,在富有藝術創作、文化交流、節慶歡愉意義的同時,也具有民俗藝術詩化表達的美學意義和歷史價值,為我們理解傳承發展中的齊魯文化提供了一個生動、深入的視角和藝術文本。

                  民俗時代的精神

                  2023齊魯民俗網絡春晚極富時代精神,在歌舞、曲藝中塑造的是新時代的人物,講述的是新時代的故事,展現的是新時代的氣象。比如,舞蹈《海陽秧歌的角兒》塑造呈現山東省“三大秧歌”之一海陽秧歌傳統角色的當代新生跡遇,以年俗秧歌的典型角色展開跨越時空對話,實現新的時代敘事。京韻武術《海波平》以煙臺蓬萊的大桿號、戚家拳表現齊魯兒女奔向“海洋強國”的奮斗進取風貌。小品《蔚藍的夢》展現新漁民的新生活,富有時代氣息。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生活中顯著與細微的變化、普通人熱情與踏實的狀態、細節里傳統的延續與當代的創新都是時代的寫照,讓人感到熟悉而又感動。民俗文化不只是歷史的遺留物,而是奔流的大河、是維系的紐帶,融會著新生活的內容和無限的創造力。本場晚會的一系列節目在展現齊魯文脈精神的同時,融入新的創意元素,充滿創新活力。晚會中,國風樂舞《鹽都賦》在新國風旋律中展現山東鹽民頑強的生命力,充滿張力;還有推向高潮的歌舞《家園》,以歌唱和舞蹈最純粹的表現力傳遞內在的追求和精神,齊魯民俗網絡春晚的活力和創造力也是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

                  著名文化學家羅邁德?威廉姆斯曾指出:“文化研究最精彩的片段,將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未來選擇的光柱?!?023齊魯民俗網絡春晚發掘沉雄博大的齊魯文化傳統,從生活的節日、民眾的藝術、時代的精神意義上做出精彩的創作和表現,不僅使人回望傳統、依戀鄉土,而且重新感受并深刻認知齊魯生活文化、禮俗智慧、創新活力在新的時代發展中所具有的堅實基礎和廣闊空間,那意境正如大海一般,浩瀚無際,澎湃著亙古不息的力量。

                  (作者系山東省第二、三批簽約藝術評論家,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





                  久久久久亚洲Av片无码下载_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免费rde_色综合天天综合天天更_欧美在线aaaaaaaaa视频